按摩帶脈穴位的作用

按摩帶脈穴位的作用 按摩帶脈穴位的好處 按摩帶脈穴位的功效

  定位:在側腹部,當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,肝經章門穴下1.8寸處;側臥取穴。

  局部解剖:皮膚---〉皮下組織---〉腹外斜肌---〉腹內斜肌---〉腹橫肌。淺層布有第9,10,11胸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和伴行的動,靜脈。深層有第9,10,11胸神經前支的肌支和相應的動,靜脈。

  主治病癥:經閉,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,腹痛,疝氣,腰脅痛。子宮內膜炎,附件炎,盆腔炎,帶狀皰疹,減肥。

  臨床應用:1)治帶下病∶帶脈,白環俞,陰陵泉,三陰交,有健脾滲濕止帶作用。

  2)治痛經,經閉∶帶脈,中極,地機,三陰交,有行氣活血,祛瘀止痛作用。

  3)治月經不調∶帶脈,血海,膈俞,有通經活血作用。

  文獻摘錄:1)《素問∶氣府論》∶王冰注:足少陽,帶脈二經之會。

  2)《針灸甲乙經》∶婦人少腹堅痛,月水不調,帶脈主之。

  3)《針灸大成〉∶婦人小腹痛,里急后重,瘛S,月事不調。

  4)《醫宗金鑒》∶主治疝氣,偏墮木腎,及婦人赤白帶下等證。

(責任編輯:吳紫蝶)

快速連結:經絡穴位點點讚

TT1585VCDFCDE


伴侶助“性”穴位按摩法b@穴位的準確位置圖PRD:「云書文檔」App 產品設計文檔頸椎病的分型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直播主開箱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